《撒母耳记》这个名字显然出自以色列历史中最重要的先知之一——撒母耳。他先后膏立了扫罗和大卫作王,建立起以色列的君主制度。撒母耳是古代以色列神权政治的重要缔造者。作为上帝向百姓,以及向神权政体君王的发言人,撒母耳定义了众先知的角色,即神权政体的守护者。《撒母耳记》的中心主题是上帝藉著在以色列建立大卫王朝,而非扫罗王朝来彰显祂掌管天地的王权,并且藉著拣选圣城锡安作为大卫的继承者建造圣殿的地方,让百姓在其中敬拜天上的君王耶和华。在《撒母耳记》中,上帝与大卫之间所立的约是整卷书的中心和焦点,大卫之约是亚伯拉罕之约和摩西之约的延续,并且指向了基督将来与上帝子民所建立的新约。
《撒母耳记》的两位主角分别是扫罗和大卫,然而作者并没有记载这两位君王的出生,反而在第1章里首先记录了撒母耳的出生。我们可以从中清楚的看见上帝如何为以色列人的得救而精心预备。在第一章里记载了一位名叫以利加拿的人和他一家的故事。按照历代志上6章33-38节的家谱,以利加拿是属于哥辖族的利未人。但我们看见这位利未人并没有严格遵守上帝的律法,首先他娶了两个妻子,其次摩西律法要求以色列百姓要一年三次到耶和华的殿中献祭,但经文记载他一年一次去献祭。虽然以利加拿待人和蔼,但他疲倦的属灵生命仍然显露出来。这是士师时代以色列人的普遍现象,后面我们读到以利儿子的故事,更加突显这一情况。
接下来哈拿这位伟大的母亲登场了。哈拿并不是在顺境中安逸的妇人,她虽然被爱,但是她不能生育的问题始终困扰著她。哈拿和拉结的情况有一定的相似:首先,她们都需要和另一位女人分享丈夫;其次,她们都是更受丈夫宠爱的那一位,但是却都不生育;第三,即使她们都不生育,这仍然没有影响他们继续得到丈夫的宠爱;第四,她们最终都因耶和华的怜悯与眷顾,最终都生育了。但是得到孩子之后,哈拿和拉结的反应并不相同,拉结给孩子取名为约瑟,意思是“愿耶和华再增添我一个儿子”,然而哈拿却不同,她在孩子尚未出生以前就已经许愿要将孩子献给神,当孩子出生以后,她就还了愿,将孩子分别为圣献上归给耶和华,终身作拿细耳人。哈拿对于上帝的敬畏并非在她得到孩子之后才显现出来,而是在她还不能够生育时就体现出来了。逆境中的信靠与忠心往往比顺境中的赞美和感恩要宝贵,哈拿对上帝的信靠与敬畏是她得蒙上帝喜悦的源头。从哈拿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见,她并不是拿生育孩子来与上帝做交易,以至于有了孩子就忘记了上帝的恩典;相反,她履行自己的诺言,将孩子献给神,让他一生为主所用。在那个历史不断循环,百姓不敬畏上帝,任意妄为的年代,哈拿带著敬畏上帝的心而生下了撒母耳,这是继《路得记》之后,我们看见的另一个令人欣慰的故事。无论是波阿斯与路得,还是哈拿,因为对上帝的敬畏,他们都成为了上帝的器皿,通过波阿斯与路得,上帝在预备大卫的到来,通过以利加拿与哈拿,上帝在预备撒母耳的到来。他们将为以色列带来一个黄金国度与王朝,并成为万国万民的祝福。
在《撒母耳记上》第2章中,我们读到的是另外一个反面例子,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与非尼哈,圣经说他们两个是恶人。以利是示罗城的祭司,他的两个儿子也是祭司。但这两个儿子不受祭司的条例,2章12-17节记载了他们如何肆意妄为,违背上帝律法的事迹。按照摩西的律法,祭司并不是不能吃祭物,而是要按照一定的规矩来吃:肉的脂油要烧掉,归给耶和华,并且他们也要在圣处吃祭物。接著,22-26节又记载了他们的父亲如何纵容他们的恶行,他虽然对自己的孩子稍有劝诫,但程度远远不够。自己儿子所犯的罪,几乎样样都可致死,但他却只是轻描淡写的劝告他们。29节这位神人的总结非常精准:以利尊重他的儿子过于尊重上帝。
哈拿和以利的故事带给我们一个很深的思考,今天的人们都热衷于讨论成功的教养之道,许多父母千辛万苦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欧美国家留学,往往是寄希望于这些看似更加卓越的现代文明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要问的是:我们究竟为了什么养育子女?以及什么才是上帝眼中“成功”的养育子女?首先,我们为了什么而养育子女?如今有多少不认识上帝的人,将养育子女降格为简单的传承后代,但如果只是如此,那么人类与其他受造物就没有区别。然而作为相信圣经的基督徒,养育孩子并不仅仅是传承后代而已。首先,我们相信我们是上帝形象的背负者,因此创世记中“生养众多,遍满地面”的实质,是要让上帝的形象遍满地面,让全地都反映上帝的荣耀。因此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孩子的成长不能够彰显上帝的荣耀,不能够展现出上帝形象背负者所应有的样式,那么我们可以说,父母对于这个孩子的养育就没有达到既定目标。
到底何为成功地子女教育?我们不要轻易地被世界的标准所迷惑了心眼,以为成绩优异就是成功,全面发展就是成功,多才多艺就是成功,甚至更进一步以为孝敬父母,尊老爱幼,遵纪守法,收入丰厚,婚姻和谐就是成功。不,最重要的成功,是一个人的灵魂是否已经在基督的福音里被拯救,是他是否认识上帝并且敬拜祂,爱祂,是他能否明白自己生命的终极意义与价值,并且愿意将这个真理与其他人分享。一定要把孩子送出国吗?哈拿的故事使我们认识到,即使是在全地昏暗,敬虔人稀少的年代,一个伟大敬虔的母亲依旧可以教养出敬虔的后代。虽然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颇有助益,但即使是在法西斯或共产政权下暗无天日的年代里,你仍然有可能带著敬畏上帝的心,教导出一位合神心意的孩子。最重要的不是用什么特殊教育法,最重要的是要敬畏上帝,把孩子带到上帝面前。如果一位父母总是把教育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外部环境,那么他最有可能做的就是为孩子换一个环境,然后就自以为尽到了本分,剩下的交由外部环境来影响和教导孩子。但诚实的说,这是最不负责任的父母所做的事,然而今天在欧美国家充满了多少这样的父母与孩子?越是认为外部环境重要的父母,就越有可能把孩子送到欧美国家来。是的,这里可能更加自由,更加文明,更加发达,但同时也更加堕落,因为人性本就是如此。所以,如果你已经把孩子送到了欧美国家,你要善用你所处的环境。从外在来看这是一个顺境,我们应该更加利用这种外在环境的好处,来自由地教导孩子敬畏上帝,并且教导他一切从上帝而来的正直、公义、良善、诚实与敬虔。我们应该在任何环境中都按照圣经教导子女,而不是带著原生文化的糟粕,来到另一个看似优越的环境里,把另一堆糟粕带给孩子,以至于孩子接受到了双重的糟粕。
有一句说给牧者听的话,也同样适用于子女教育。这句话是这样说的:你喂你的羊吃什么,他们就会长成什么样。你喂它吃营养套餐,它就身体强健;你喂它吃垃圾快餐,它就外强中干。今天,你打算如何喂养你的孩子?
反思与祷告
1. 在教养子女方面,你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子女的成绩,工作,收入,还是他的信仰与灵魂?
2. 你认为你所处的外部环境可以在哪些方面成为你们家庭教育的有益帮助,又会在哪些方面成为你们家庭教育的负面危害?你已经察觉到了哪些潜在的危机,还有哪些危机(特别是属灵的危机)是你尚未察觉到的?
亲爱的天父,我感谢你一切的供应与喂养。主啊,你是我的主。在我尚未出生以前,你就已经在母腹中认识了我,并且拣选了我,使我活在世上的时候能够认识你,并且来敬拜你。主啊,我要承认当我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很多时候我并没有追求在基督的福音里成长,相反,我无力保守我自己的心,以至于这个世界对我的影响很深。主啊,求你帮助我,教导我,保守我的心,使我从这个世界的虚幻中转离,回到你的面前,按照你的心意,在敬畏中教导我自己,也教导我们的下一代。如此祷告是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