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呼召(撒母耳记上3章)

《撒母耳记上》第3章是关于耶和华上帝呼召撒母耳成为先知的故事。在第3章中,耶和华上帝主动呼召撒母耳,主动向他显现,并且将一切的话都指示他。


第3章从撒母耳的童年时期开始描述,作者提到“当时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这一背景成为一个重要的线索,与接下来耶和华上帝准备呼召撒母耳为祂传递信息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经文来到第7节的时候,作者又特别提及,那时撒母耳还未认识耶和华,也未得耶和华的默示。这个叙述的意思并不是撒母耳对于耶和华完全没有概念,不知道祂是谁。同样一个类似的形容是在2章12节,那里说以利的两个儿子是恶人,不认识耶和华;显然这也不是字面意思上的认识。所以,“不认识耶和华”有几层不同的意思,可能是指一些人并不把耶和华当做上帝,或是指一些人并不顺服耶和华,也有可能是指一些人和耶和华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个人性的关系。撒母耳似乎和这三种情况都不沾边,所以作者在这里说撒母耳还不认识耶和华,应该只是“撒母耳还没有蒙耶和华的呼召”的一种同义转述。


在今天的经文里,我们看见上帝呼召撒母耳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上帝采取主动。上帝不仅仅是一次两次,而且是三次四次的呼叫撒母耳,直到撒母耳清楚认识到这是来自耶和华上帝的呼喊。这使我们看见当上帝要使用一个人的时候,祂所主动发出的呼召和邀请何等强烈。我们的上帝是又真又活的上帝,因此祂的热心就必成就一切祂旨意中的事情。


今天我们对于上帝的呼召容易存在一些潜在的误解。前一段时间我探访一位老先生,他参加聚会几十年了,但是始终不愿意正式成为一位基督徒。当我询问他原因的时候,他坚持说,我需要从上面来的声音直接对我说话,其他任何人对我说话通通无效。他说的是如此确定,以至于所有听见的人都感到受挫,因为他的回答否定了任何从人而来的劝告。今天有许多人和这位老先生的心态十分相似,他们坚决不信上帝,他们说,除非我亲自经历一个神迹,除非我亲自看见耶和华上帝,除非我亲自听见他的声音。首先,我们对于这种期待表示理解,因为人认识这个世界,就是通过一切的感官来认识的。当你触摸到水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是水。当你触摸到沙子的时候,也能够分辨出这个是沙子。但如果高举一切的经验成为认识世界的最高标准,这难免落入经验主义的陷阱里。要推翻这种经验主义式的认识论是十分容易的,爱,怜悯,友谊,所有这些都是看不见,却又无法否认的事物。当一位男士精心为一位女士挑选一束花,当一位妈妈用自己的生命换新生宝宝的命时,我们可以通过这一切外在的行为来证明,爱真的存在于这些人的生命里。但是对于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呼召,如果只是用这些比喻来论证并不足够,因为爱,怜悯,友谊,公义,都只是一个抽象概念,一种美德,一个道理。所以当约翰说道成为肉身的时候是很震撼的,这就像我今日告诉你,怜悯成为肉身,爱成为肉身,公义成为肉身一样。基督的道成肉身,表明了所有这些人类社会所以为只是抽象的概念,其实是有位格的。


让我们回到上帝的呼召这个主题上。首先,上帝的呼召并不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存在,一种飘在空中的期待,一个道理,上帝的呼召乃是扎根于上帝的位格上。也就是说,没有位格的本体无法发出任何类型的呼召和邀请。同样的,如果人没有位格,人也无法领受上帝的呼召。因此呼召只能发生在有位格的两个本体之间。所以,上帝不可能呼召一棵树,同样的,一只小鸟也不可能向一个有位格的人发起呼召。第二,呼召这个行动表明了呼召者的身份和权柄凌驾于被呼召者之上,因此,呼召这个行为完全取决于呼召者的意愿,而不是被呼召者的要求。直白一点来说,既然是上帝呼召人,那么上帝就拥有绝对的主权来选择呼召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在今天的经文中,是上帝定义在以色列人堕落的年代里话语稀少,也是上帝定义主动呼召撒母耳,成为祂的代言人。这一切并不是出于人的意愿,而是出于上帝的心意。


那么,作为堕落在罪中的人,我们对于上帝的呼召有可能出现哪些误解或偏差呢?首先,有可能有人“假传圣旨”,自称先知,但实际上是假先知。《撒母耳记上》3章19-20节,作者特别强调,“耶和华与撒母耳同在,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从但到别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 这句话与那些古代和现代中自称为假先知的人形成鲜明对比。真先知的预言不是真假参半,而是完全为真。这种真实,不是通过模棱两可的文字游戏辩解而来,亦或是通过预测一些必定会发生的事来提高真实度,而是对于历史的清晰预言。第二,罪人对于上帝呼召的另一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明明已经领受了上帝的呼召,却故意反抗抵挡,并做出与之相违背的决定。很多不信上帝的人说,我要听见上帝神迹性的对我说话,对我呼召,我才愿意相信上帝。这样的人是在用自己渺小不堪的权柄命令上帝,胁迫祂,让祂服从于自己。殊不知,上帝早已赐下祂的爱子耶稣基督来到世界呼召我们,祂也早已差遣不同的基督徒们围绕在这些内心刚硬的人周围,藉著他们的口呼召他们。在今天的经文里,以利至少表现出来了一种积极的信心。当他听见撒母耳奉上帝之命对他家所发的咒诅时,他没有斥责撒母耳,也没有刚硬的说“除非上帝亲自对我说这些话,否则我总不信”。以利并非不认识上帝,他带领撒母耳认识上帝,并且提醒他回应上帝的呼召。这说明以利仍存有敬畏上帝的心,只是他需要为自己家庭教育的失败而承担代价。


亲爱的弟兄姐妹,今天你听见上帝对你生命的呼召了吗?祂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的呼召你。祂不仅呼召你来到基督的福音前,祂还呼召你活出一个荣耀上帝的生命。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上帝的呼召中,以至于奔跑有方向,奋斗有目标,人生有意义。


反思与祷告


1. 上帝对你生命的呼召是什么?你如何分辨来自上帝的呼召?

2. 在你生命的一些重大时刻中,你是否试图做出违背上帝旨意或呼召的决定?最终你如何顺服上帝的带领?


亲爱的天父,感谢你在我还不认识你的时候,就主动引导我,带领我,使我认识你的救恩,得听你的福音,并且在我的心里工作,呼召我,使我相信耶稣基督,并决定一生跟随祂。主啊,你不仅是那位主动呼召人的主,你也是那一位主动引导人回应你呼召的主。恳求天父继续带领我的人生,使我不断清晰你在我生命中的带领,使我的心柔软,以至于我愿意行走在你所呼召的道路上,不偏左右。求你帮助我逃避那些不合你心意的试探,求我脱离诱惑与罪恶。如此祷告是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51 views0 comments

Related Posts

See All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