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得记》第1章告诉我们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就赐粮食给他们。所以当路得和拿俄米回到伯利恒时,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摩西的律法规定:在你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利19:9-10, 23:22; 申24:19-22)因此,每逢收割的季节,上帝的子民都要顾念穷人,在麦场上要为他们遗留麦穗。因为上帝赐下丰收,祂有权吩咐祂的子民留下一些麦穗在田角。
第2章,路得偶然间来到了波阿斯的田间。经文第4节向我们体现出,波阿斯是一位敬畏上帝的家主。当他看见路得是一位从摩押地随著婆婆回来,身无分文的寡妇时,他尽他最大的能力来帮助路得,使她能够得享食物。波阿斯之所以如此恩待路得,不仅因为他遵守摩西律法的吩咐,活出爱与恩典的生命,努力帮助那些贫穷与困苦的人;还因为他已经听闻了路得的义行。她追随自己的婆婆,离开父母和本地,来到素不相识的民中。这在民族主义盛行的古代是一件极其需要勇气的事。
接著波阿斯继续用耶和华上帝的祝福来安慰路得。他说: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12节)在这一幕中,我们看见一位敬畏上帝的财主和一位敬畏上帝的外邦寡妇,他们的身份虽然相差巨大,但神圣的尊重与慈爱涌现在他们的交谈中。波阿斯没有丝毫傲慢或不敬,他待路得如同其他家中的人。他活出了一个合神心意的形象。这是一个敬畏上帝之人应有的样式,也是上帝希望将以色列人塑造成的样式。一个敬畏上帝的生命总是能够带著谦卑的心,感恩上帝一切的供应,并且乐意将上帝的恩典与他人分享,舍弃自己的利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成为神圣之爱的管道。作为一个宣告敬畏上帝的生命共同体,教会也应该活出这样的生命样式。13节路得说:你用慈爱的话安慰我的心。这里的“慈爱”(hesed),是圣经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并不仅仅只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友爱,而是从上帝而来的,一种在永恒中的怜悯,慈悲,良善,仁爱,信实。诗篇中常常赞美上帝说“因祂的慈爱永远长存”,使用的就是这个词。
到了晚上,路得回到家中,她将所发生的一切告诉拿俄米,拿俄米将荣耀归给耶和华,说耶和华是不断恩待活人死人的上帝。2章20节,拿俄米的第二句话带出来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即“至近的亲属”。事实上,和合本在这里的翻译不够精确,新译本的翻译或许对我们有所帮助。2章20节,新译本译作:拿俄米又对她说:这个人是我们的亲人,有买赎权的一位近亲。可见,“至近的亲属”是什么意思?就是那位有能力和权柄作出买赎这个动作的人。这种买赎包括了有责任买赎因贫穷而被迫沦为外邦人奴隶的以色列亲属,或是因贫穷而必须或已经被卖给外人的财产。上帝在以色列人的律法中设立了一条关于对贫穷之人的拯救方式,就是至近的亲属有义务去赎回亲属所失去的一切,并且为其留下后裔,使上帝的应许祝福不至于断绝。
对于当时的路得和拿俄米两个寡妇来说,他们的生活就是如此绝望,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保障他们的生存。因此,当拿俄米指出波阿斯是他们至近的亲属时,乃是在说,对于他们而言,按照摩西的律法,波阿斯是那位拥有买赎权的人。所以拿俄米的心中此时已经燃起了希望的曙光,她嘱咐路得不要跟随别人,只要跟随波阿斯的使女,只要停留在波阿斯的田间。
作为路得至近的亲属,波阿斯是那位拥有买赎权的人。救赎的主题在《路得记》中开始浮现,这令人欣慰。在整本圣经的救赎历史中,有一位终极的至近的亲属,就是耶稣基督,他透过自己的受死来赎回我们所欠的罪债。基督十字架工作的其中一个层面,就是用祂的宝血作为赎价,将我们从罪恶中救赎出来,如同保罗在《加拉太书》中3章中这样说: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4章中又说:及至时候满足,上帝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5 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叫我们得著儿子的名分。
反思与祷告
1. 基督的宝血如何成为你得救的赎价?被基督重价赎回的身份如何帮助你珍视自己如今所得的位分和地位?
2. 你是一个慷慨的人吗?你如何对待那些在软弱和困境中需要帮助的人?在你与他人的交流中,是什么主导了你的态度和决定?是人所背负的神的形象?还是人的地位,经济,能力,权柄等外在的标准?
亲爱的天父,我感谢你的恩典。因为你没有按我的罪孽对待我,也没有照我的过犯报应我。我虽是尘土,但你没有因此而轻视我,你赐给我你的形象和样式,赐给我活泼的灵,赐我尊贵和荣耀为冠冕。主啊,我如今蒙了你何等大的恩典,并且每一天仍旧活在你无比的慈爱,良善,信实,怜悯中。你赐下你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成为那末后的亚当,成为我们至近的亲属,用祂自己的宝血买赎我们,使我们从罪中得赎,不再做罪的奴隶,而是成为上帝的子民。上帝,我要向你献上感恩和赞美,并且将我的全人都献给你。如此祷告是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