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声合为一
Praise as One
敬拜与圣经
限定性原则对教会成员有何要求?
数年前,我在南加州一间久负盛名的巨型福音派教会中参加他们的周日晚间崇拜。近些年,晚间的出席率已经开始衰退,因此大家开始尝试一种相对不太正式的聚会形式。那场崇拜是由负责校园事工的牧师主领的。聚会开始之后,牧师让我们全体起立,转体90度,为我们身边的人揉揉肩捶捶背。...
从“限定性原则”看主日敬拜
注:本文原载于《教会》杂志2017年3月号。 原始链接如下:https://www.churchchina.org/archives/170307.html 作者/JFX 每次主日敬拜前带领会众做一个热身和破冰游戏怎么样?这样可以消除刚来教会的访客的陌生感,从而使会众更好地...
烈火面前的敬拜(但以理书3章)
敬拜上帝,还是敬拜人?这是《但以理书》第3章的主题,也是《使徒行传》中使徒们遭遇逼迫时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一位基督徒在这一生属灵生命旅程中所要面对的争战。有时这种争战会以逼迫的方式体现,有时则是以良心的争战,或是其他形式来体现。...
上帝的荣耀回归(以西结书43-44章)
在《以西结书》10章,先知以西结看见耶和华的荣耀离开祂的圣殿,那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时刻,甚至可以说是令人绝望。以色列民算什么呢?如果不是上帝的同在与保守,他们无法走到如今。因此,上帝的同在从以色列中离开,或许无知的以色列民没有什么感觉,但敬畏上帝,且与上帝之间有保持亲密关系的...
“假装”的信仰(以西结书12-13章)
《以西结书》12-14章的关键词是“虚假”。在这三章圣经中,上帝斥责了发生在当时犹大国当中一系列在属灵上堕落的事情。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虚假”的事情?当我们思想到这个词语的时候,我们首先会知道,一定有一个“真实”与之对应。那个“真实”是自然形成的,是不矫揉造作的,是发自内...
可怕的错觉(耶利米书7-8章)
《耶利米书》7-10章的经文主要是为2-6章的指控作证。耶利米在这几章中指出犹大一面违背上帝的命令,一面拒绝遵行圣乐的巡迴,生活诡诈。他们这样的行为使先知伤痛,也招惹上帝的愤怒。 其中《耶利米书》7章至8章3节的经文聚焦于犹大百姓与圣殿之间的关系上。在旧约中,犹大百姓是上帝...
属天的喜乐(历代志下29-30章)
希西家王可能是最多圣经读者会为之扼腕叹息的犹大君王之一,因为他一生立志敬畏耶和华上帝,在国内大行改革,但是却在晚年的时候有所松懈,骄傲自大。相比亚哈斯,玛拿西等国王的恶,希西家王所犯的罪可能不值一提,但上帝是轻慢不得的。祂是至高且圣洁的君王,因此希西家的犯罪在上帝眼中仍然显...
无心之过也可能是犯罪(历代志下19-20章)
紧接在前两章经文之后,《历代志下》19-20章继续记载犹大王约沙法的事迹。当约沙法安全回到耶路撒冷后,上帝就差遣先知耶户来责备他,因为他轻易与犹大国的敌人结盟,与一个敬拜偶像的国家联手。 约沙法的心并不恶。他为什么要和亚哈结盟呢?也许是他在上帝的祝福下大有资财,而在属灵上松...
声合为一(历代志下3-5章)
《历代志下》3-5章主要记载了所罗门建造圣殿,并且将圣殿奉献给上帝的过程。首先,这个圣殿是建造在摩利亚山上。如果你还有所印象的话,几千年前,耶和华上帝正是在摩利亚山上向亚伯拉罕显现,并带给他一只羊羔,代替以撒的性命。因此,摩利亚山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地方,因为上帝在这里赐下了祂...
称颂耶和华的原因(历代志上15-16章)
在14章战胜非利士人之后,以色列国在当时的国际地位也初步奠定下来,周围的列国都惧怕大卫。在乌撒被击杀而导致大卫心神不宁,甚至一度怀疑上帝是否赐福他并与他同在之后,上帝用各样方式安慰了大卫,并使他重新认识到自己在上帝眼中是蒙恩的。因此大卫决心再次将约柜接到首都。虽然相同的事件...
集体敬拜的优先性(历代志上9-10章)
《历代志》几乎不记载北国的历史,而只是象征性的追溯了北国一些重要首领的家谱,并且这种追溯也是十分有限的。这有几方面原因,首先,《历代志》最初的读者是那些被掳归回的犹大人,他们经历了亡国被掳的悲痛,在外邦寄居70年之后重返故土。亡国的耻辱感和罪疚感深深笼罩在每个人心中,对于未...
阿们!阿们!(尼希米记7-8章)
《尼希米记》第7-8章主要记载在城墙建造完毕之后,尼希米和以斯拉为整个耶路撒冷城的重建所做的进一步工作,简单来说,这两章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增加人口,重塑人心。 首先是增加人口。人口往往是决定一座城,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这并不是说人数多就一定强壮,但人数多能够...
如同一人(以斯拉记3-4章)
《以斯拉记》3-4章记录了第一批被掳归回的以色列民,在所罗巴伯和其他领袖的带领下开始重建圣殿的历史。从本质上来说,这段历史是一段重新恢复敬拜上帝的生活的历史。此时距离犹大国民被掳到巴比伦已经超过七十年。这七十年里,他们失去了敬拜上帝的地方,他们只能在外邦人的城里思念上帝曾经...
没有基督的基督徒(列王纪下22-23章)
《列王纪下》22-23章主要记述了犹大国被掳之前的最后一位国王约西亚,他的生平事迹,以及在他之后犹大国的遭遇。约西亚是犹大国最后一位真正在位的国王,但不是最后一位国王,因为在他之后,还有好几位受制于埃及法老,或是被掳到巴比伦的傀儡王。...
上帝的救赎是完全的恩典(列王纪下5章)
《列王纪下》第5章讲述的事以利沙行神迹医治乃缦的故事。与前几个故事有所不同,作者对这个故事进行了详细记述,这也帮我们更加了解以利沙的事工,并且借着上帝的神迹来认识上帝的心意。 以利沙医治乃缦的这个神迹首先是一个与外邦人有关的神迹,这表明上帝的救恩并不仅仅只是临到以色列人罢了...
错误的敬拜带来毁灭(列王纪上13-14章)
《列王纪上》13-14章接续之前12章的内容,讲述以色列分裂之后,南北两国第一代国王的事迹。在12章结尾,作者首先记载耶罗波安在北国建立两座金牛犊,让以色列人不需要再去位于南国耶路撒冷的圣殿朝拜耶和华上帝。这一作法与之前亚伦建造金牛犊有些许相似之处,但其核心本质却是不同。之...
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母耳记上14-15章)
《撒母耳记上》14-15章继续讲述扫罗王的故事。如果说10-11章里的扫罗王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众人拥戴,上帝悦纳;那么12-13章里的扫罗王则是一位性格有瑕疵的独裁者,众人恐惧战兢地跟随他,上帝也不再祝福他。到了14-15章,扫罗的王朝走向混乱,他的王位也走向终点。...
是靠着约柜,还是靠着上帝(撒上4-5章)
《撒母耳记上》4-7章是一个独立的单元,讲述了与约柜有关的一整个事件。这个故事被安排在撒母耳的故事这个更大的叙事单元中,或许作者的目的是要藉由这个故事帮助读者过渡到“君王的权柄”(8章)上,并最终进入“扫罗的故事”(9-15章)。由于约柜的故事涉及5章圣经,我们将花两天时间...
仪式(申命记26-28章)
《申命记》26章是摩西第二篇讲道的结束。第27-28章则是摩西第三篇讲章的开始。作为第二篇讲道的结尾,摩西吩咐了两个重要的典礼,第一个是献上初熟果子的仪式,第二个是三年一度献上十一奉献的仪式。摩西对于这两个仪式都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在仪式中所需要说的话语,这是比较罕见的。...
慷慨(申命记15-16章)
从《申命记》14章开始是摩西对于上帝律法细节的重申。14章主要是关于洁净的条例,和献上十分之一的条例。15章是安息年和对待奴婢的条例,而十六章则是逾越节,七七节和住棚节的条例。 在今天的经文中有一个主题是我们可以仔细默想,并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这个主题就是:慷慨。在世人看来...
bottom of page